行业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本土日化品牌崛起并走向主流  发表时间:2013-08-13 18:17:35 点击次数:3158

      随着中国化妆品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本土化妆品品牌开始吸纳资本介入。 

  2011年对于中国日化行业来说,可以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虽然一直以来与洋品牌“三七分天下”的市场格局尚未改变,但本土品牌都在以不同的方式酝酿着突围之路,或与资本联姻选择出路,或以技术创新突围市场,抑或是加速圈地扩张网点……总之,动作频频且影响不小,这一切都在昭示着:本土品牌正在崛起并逐渐走向主流。


  资本运作成化妆品业发展热词

  要说2011年本土化妆品行业的大事件,绝对非中国日化行业第一品牌上海家化的改制莫属。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上海家化终于选择下嫁给中国平安,进入了全资本运作市场。而在2011年,资本也成为了整个化妆品行业的热词。

  业内人士分析称,随着中国化妆品市场保持高速增长,风投资本开始关注化妆品行业,以“相宜本草”为首的本土品牌开始吸纳资本介入,加速了品牌的成长与竞争。很多本土化妆品企业认为,由于资金问题难以将蛋糕做大,因此向往与风投合作;而风投公司也看到了化妆品产业的高盈利性,乐于投资化妆品企业。

  “在化妆品行业,今日资本已投了3家,九鼎投了1家,联想最近也在看,还有很多海外资本。其中,有些投资公司本身是欧莱雅、宝洁等公司的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目的是通过对化妆品公司的参股,完成对品牌的曲线收购。”国内化妆品行业资深专家冯建军对记者坦言。记者了解到,广州本土化妆品品牌包括男性主义、九美子、雅茚等都已获得风险投资,虽然投资盘面普遍不大,但投资方的期望值都很高。

  某投资机构负责人认为,中国品牌成长的机会来自于中国多元化的城市结构,以及创新渠道和专业的产品线。目前,中国高端化妆品市场规模仅占化妆品市场总规模的约4%,决定未来势力市场划分的是中低端市场。中国县市级城镇和农村消费量占全国消费总量69%,是中心城市的两倍以上;未来众多的二三级城市及农村市场将给中国化妆品行业带来广阔的增长前景;未来五年,二三级城市以及农村市场日化行业整体收入有望保持18%以上的增速。

  同时,很多调研机构宣布,2015年化妆品市场的容量将达4000亿元,未来在彩妆和药妆领域会有一些品类冠军凸显出来,这就要看投资公司的眼光了。“2009年国内彩妆规模过亿的品牌只有两家,2010年则发展至5家,可预见今年彩妆市场将在饱和的护肤品市场外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冯建军表示。

  而在与资本市场的不断碰撞中,中小日化企业也纷纷打起了上市的主意。据了解,相宜草本、美肤宝、伽蓝集团、珀莱雅、毛戈平等均在筹谋上市,广州本地的梦飞诗也加入了这一大军中。多数企业认为,上市的重要意义在于企业自有资本能够成倍增长,借贷再融资能力得到提高;成为公众公司之后,企业和品牌知名度也会大幅提升。


  化妆品专营店启动二次扩张

  2011年对于外资化妆品专营店来说,或许在中国内地依然过得不是很舒服。香港化妆品连锁“老大”莎莎水土不服症状依然明显,丝芙兰依然“曲高和寡”。相反,本土化妆品专营店的表现却很“生猛”,各大化妆品专营店在完成既定目标之后,纷纷开启新一轮的扩张和圈地计划。

  12月,港资品牌屈臣氏内地第1000家门店在上海开业。至此,其两年前规划的“百城千店”计划终于完美收官。以屈臣氏中国区市场总监涂家辉的说法,该公司目前在内地进入城市已超过150个,门店数达1000家。为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屈臣氏正酝酿在2016年之前将实体门店规模扩大至3000家,覆盖范围超过300个城市。另外,屈臣氏还在近日开通网店,正式进驻淘宝商城。这意味着,从明年开始,屈臣氏将在线上线下展开二次起跑。

  同样作为港资品牌的万宁,虽然其“圈地”速度相较“宿敌”屈臣氏而言,尚存在着差距,但其在2010年也同样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2011年新店数量超过40家。目前,万宁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区域已拥有200家门店,覆盖30多个城市,其中华南区门店达100家。牛奶公司北亚地区副董事兼中国行政总裁李国栋表示,明年将继续加快发展速度,目标将立足于一线城市,并考虑其他有发展机会的二三线城市,争取达到260家。就广州而言,接下来3个月内,万宁计划在天河区再开2~3家新店。

  作为纯本土化妆品专营店的娇兰佳人,2011年4月在广州开出100家店后,其集团董事长蔡汝青更高调表示,“今年的开店速度基本超过每3天一家,明年希望达到每2天一家,最终实现1天一家的目标。争取在2020年,成为拥有一万家连锁店的本土第一化妆品零售品牌,造就化妆品行业的国美。”据记者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娇兰佳人在近年内将投资约3.5亿元,实现这一连锁孵化计划。而其他本土化妆品连锁店,如康是美、歌诗玛、美程、千色店、酷酷女人、金甲虫等也都在稳固着自己的地盘市场,创造着区域市场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着开店步伐。


  本土品牌占据洗涤用品市场

  到2015年,我国洗涤用品总量将达1100万吨,较2010年增加200多万吨,人均洗涤用品年使用量也将上升至7.8kg。从数据来看,国内洗涤行业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在总量和增速上均取得不错的成绩。与此同时,本土企业的表现也十分令人瞩目。“只有在洗涤用品领域,本土品牌才是真正的主流,把持着2/3~3/4的市场。”亚洲PHPC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谷俊表示,本土品牌必须看牢这仅有的一席之地。

  “大日化领域主要看企业的规模成本,这一点上立白与纳爱斯等本土品牌做得相当好,分别可达120亿与近100亿。目前绝大多数由洗衣粉构成的洗涤用品市场约有300亿规模,只有在此领域,宝洁和联合利华与前两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本土品牌占据绝对优势。”盛世传美首席营销顾问表示。而在洗衣液市场,蓝月亮自上市以来,便一直雄踞销售冠军的宝座,市场占有率更高达44%,远远超过外资品牌。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院长王万绪更表示,“未来洗涤用品增量的主体必然由液体洗涤剂或浓缩型液体洗涤剂推动,浓缩和液体洗衣剂代表着未来洗涤剂的发展方向。”

  今年以来,洗涤行业动作也不少,先是威莱集团启动了旗下“威露士”品牌的洗衣液项目,宣布以三大品牌组合的姿态再次发力细分市场。接着,浪奇宣布攻破此前业界一直未能实现量产的新材料MES应用,解决了洗涤行业长期依赖石油的共性问题,有望让洗涤行业毛利率提高至16%以上;再接着就是蓝月亮首创推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款手洗专用洗衣液;随后立白传来捷报,由立白与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工学院合作完成的洗衣粉浓缩化项目终于完成实际工艺技术改造和配方设计,据了解,仅此一项便可使一个年产10万吨的洗衣粉厂节约2000万~3000万元的固定投入;与此同时,西安开米等老品牌也老树换新芽,通过自主创新重新焕发出了活力。


下一条: 投身清洁产业 引领中国经济增长
上一条: 洗衣液行业已成“红海”市场细分是趋势【返回列表】